中国vs泰国专家预测结果-中国vs泰国专家预测
泰国地理信息及太空技术研发署能不能利用中国定位卫星
卫星定位(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保证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以保证卫星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这项技术可以用来引导飞机、船舶、车辆以及个人,安全、准确地沿着选定的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基本概念定位系统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单地说,这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保证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以保证卫星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这项技术可以用来引导飞机、船舶、车辆以及个人,安全、准确地沿着选定的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历史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系统组成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GPS定位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点,使其在各类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加强改造和建立以及在公路工程测量和大型构造物的变形测量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2传播系统编辑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工作卫星21颗,备用卫星3颗,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上,每个轨道4颗卫星,在半径26560千米的近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11小时58分钟。空间卫星系统保证地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接受到卫星携带的无线电发射机连续播放的GPS导航信号。3导航仪编辑简单地说,GPS导航仪就是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定位当前位置,并且根据既定的目的地计算行程,通过地图显示和语音提示两种方式引导用户行至目的地的汽车驾驶辅助设备。它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它是由空间卫星、地面监控和用户接收等三大部分组成。在太空中有24颗卫星组成一个分布网络,分别分布在6条离地面2万公里、倾斜角为55°的地球准同步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4颗卫星。GPS卫星每隔12小时绕地球一周,使地球上任一地点能够同时接收7~9颗卫星的信号。地面共有1个主控站和5个监控站负责对卫星的监视、遥测、跟踪和控制。它们负责对每颗卫星进行观测,并向主控站提供观测数据。主控站收到数据后,计算出每颗卫星在每一时刻的精确位置,并通过3个注入站将它传送到卫星上去,卫星再将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电波向地面发射至用户接收端设备。注:这个系统最初是由美国陆海空三军于20世纪70年代联合研制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部署。GPS系统历经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直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才正式布设完成。GPS系统的应用不仅局限在军事领域内了,而是发展到汽车导航、大气观测、地理勘测、海洋救援、载人航天器防护探测等各个领域。二是汽车导航系统。光有GPS系统还不够,它只能够接收GPS卫星发送的数据,计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方面的信息,没有路径计算能力。用户手中的GPS接收设备要想实现路线导航功能还需要一套完善的包含硬件设备、电子地图、导航软件在内的汽车导航系统。GPS导航仪硬件包括芯片、天线、处理器、内存、屏幕、按键、扬声器等组成部分。市场中的GPS汽车导航仪在硬件上的差距并不大,主要区别还是集中在内置的软件和地图上。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人们习惯上总是关心导航仪内预装何种地图,实际上这是混淆了地图和软件两者的区别。所谓地图其实只是数据,而软件是搜索引擎。地图中各种地理信息综合在一起的庞大数据如何被用户所应用?如何才能反应到导航界面中?这就要借助于软件来实现了。因此导航地图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反过来再优秀的软件系统如果没有详细的地图数据也是白搭。总结一下,一部完整的GPS汽车导航仪是由芯片、天线、处理器、内存、显示屏、扬声器、按键、扩展功能插槽、电子地图、导航软件10个主要部分组成。判断GPS导航仪的优劣,导航仪所能接收到的GPS卫星数量和路径规划能力是关键。导航仪所能接收到的有效卫星数量越多,说明它当前的信号越强,导航工作的状态也就越稳定。如果一台导航仪经常搜索不到卫星或者在导航过程中频繁地中断信号影响了正常的导航工作,那它首先质量就不过关更谈不上优劣了。4前身编辑GPS系统的前身为美军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1958年研制,6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用5到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最多绕过地球13次,并且无法给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子午仪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GPS系统的研制埋下了铺垫。由于卫星定位显示出在导航方面的巨大优越性及子午仪系统存在对潜艇和舰船导航方面的巨大缺陷。美国海陆空三军及民用部门都感到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卫星导航系统。为此,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提出了名为Tinmation的用12到18颗卫星组成10000km高度的全球定位网计划,并于67年、69年和74年各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在这些卫星上初步试验了原子钟计时系统,这是GPS系统精确定位的基础。而美国空军则提出了621-B的以每星群4到5颗卫星组成3至4个星群的计划,这些卫星中除1颗采用同步轨道外其余的都使用周期为24h的倾斜轨道该计划以伪随机码(PRN)为基础传播卫星测距信号,其强大的功能,当信号密度低于环境噪声的1%时也能将其检测出来。伪随机码的成功运用是GPS系统得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海军的计划主要用于为舰船提供低动态的2维定位,空军的计划能供提供高动态服务,然而系统过于复杂。由于同时研制两个系统会造成巨大的费用而且这里两个计划都是为了提供全球定位而设计的,所以1973年美国国防部将2者合二为一,并由国防部牵头的卫星导航定位联合计划局(JPO)领导,还将事机构设立在洛杉矶的空军航天处。该机构成员众多,包括美国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交通部、国防制图局、北约和澳大利亚的代表。5常用术语编辑(这里解释全球定位系统已经太多了,我就不啰嗦了,把它设成超级链接,想看就点击吧)1.坐标(Cordinate)有二维和三维两种表示。2.路标(Landmarkorwaypoint)GPS内存的一个坐标值。3.路线(Route)路线是GPS内存中存储的一组数据,包括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的坐标,还可以包括若干中间点的坐标,每两个坐标之间的线段叫一条腿。4.前进方向(Heading)GPS没有指北针的功能,静止不动时是不知道方向的。5.导向(Bearing)6.日出日落时间(Sunset/raisetime)7.足迹线(Plottrail)6构成编辑空间部分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此外,还有4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GPS卫星产生两组电码,一组称为C/A码(Coarse/AcquisitionCode11023MHz);一组称为P码(ProciseCode10123MHz),P码因频率较高,不易受干扰,定位精度高,因此受美国军方管制,并设有密码,一般民间无法解读,主要为美国军方服务。C/A码人为采取措施而刻意降低精度后,主要开放给民间使用。地面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由一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测站和3个地面控制站组成。监测站均配装有精密的铯钟和能够连续测量到所有可见卫星的接受机。监测站将取得的卫星观测数据,包括电离层和气象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传送到主控站。主控站从各监测站收集跟踪数据,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和时钟参数,然后将结果送到3个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把这些导航数据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卫星。这种注入对每颗GPS卫星每天一次,并在卫星离开注入站作用范围之前进行最后的注入。如果某地面站发生故障,那么在卫星中预存的导航信息还可用一段时间,但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设备部分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即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用户设备。GPS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接收机一般采用机内和机外两种直流电源。设置机内电源的目的在于更换外电源时不中断连续观测。在用机外电源时机内电池自动充电。关机后,机内电池为RAM存储器供电,以防止数据丢失。各种类型的接受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使用。7原理编辑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0m;P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1微秒,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5个子帧每帧长6s。前三帧各10个字码;每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后两帧共15000b。导航电文中的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数据块,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当用户接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置,用户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可见GPS导航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然而,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GPS接收机可接收到可用于授时的准确至纳秒级的时间信息;用于预报未来几个月内卫星所处概略位置的预报星历;用于计算定位时所需卫星坐标的广播星历,精度为几米至几十米(各个卫星不同,随时变化);以及GPS系统信息,如卫星状况等。GPS接收机对码的量测就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由于含有接收机卫星钟的误差及大气传播误差,故称为伪距。对0A码测得的伪距称为UA码伪距,精度约为20米左右,对P码测得的伪距称为P码伪距,精度约为2米左右。GPS接收机对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解码或采用其它技术,将调制在载波上的信息去掉后,就可以恢复载波。严格而言,载波相位应被称为载波拍频相位,它是收到的受多普勒频移影响的卫星信号载波相位与接收机本机振荡产生信号相位之差。一般在接收机钟确定的历元时刻量测,保持对卫星信号的跟踪,就可记录下相位的变化值,但开始观测时的接收机和卫星振荡器的相位初值是不知道的,起始历元的相位整数也是不知道的,即整周模糊度,只能在数据处理中作为参数解算。相位观测值的精度高至毫米,但前提是解出整周模糊度,因此只有在相对定位、并有一段连续观测值时才能使用相位观测值,而要达到优于米级的定位精度也只能采用相位观测值。按定位方式,GPS定位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定位)。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均应采用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在GPS观测量中包含了卫星和接收机的钟差、大气传播延迟、多路径效应等误差,在定位计算时还要受到卫星广播星历误差的影响,在进行相对定位时大部分公共误差被抵消或削弱,因此定位精度将大大提高,双频接收机可以根据两个频率的观测量抵消大气中电离层误差的主要部分,在精度要求高,接收机间距离较远时(大气有明显差别),应选用双频接收机。相对论为GPS提供了所需的修正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的定时信号提供纬度、经度和高度的信息,精确的距离测量需要精确的时钟。因此精确的GPS接受器就要用到相对论效应。准确度在30米之内的GPS接受器就意味着它已经利用了相对论效应。华盛顿大学的物理学家CliffordM.Will详细解释说:“如果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卫星上的时钟就和地球的时钟不同步。”相对论认为快速移动物体随时间的流逝比静止的要慢。Will计算出,每个GPS卫星每小时跨过大约1.4万千米的路程,这意味着它的星载原子钟每天要比地球上的钟慢7微秒。而引力对时间施加了更大的相对论效应。大约2万千米的高空,GPS卫星经受到的引力拉力大约相当于地面上的四分之一。结果就是星载时钟每天快45微秒,GPS要计入共38微秒的偏差。Ashby解释说:“如果卫星上没有频率补偿,每天将会增大11千米的误差。”(这种效应实事上更为复杂,因为卫星沿着一个偏心轨道,有时离地球较近,有时又离得较远。)8前景编辑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宣布2000年至2006年期间,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号精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利用C/A码进行单点定位的精度由100米提高到20米,这将进一步推动GPS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力、作业效率、科学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刺激GPS市场的增长。据有关专家预测,在美国,单单是汽车GPS导航系统,2000年后的市场将达到30亿美元,而在中国,汽车导航的市场也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可见,GPS技术市场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9特点应用编辑主要特点(1)全天候;(2)全球覆盖;(3)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4)快速省时高效率:(5)应用广泛多功能;(6)操作简便。功用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用途:(1)陆地应用,主要包括车辆导航、应急反应、大气物理观测、地球物理资源勘探、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地壳运动监测、市政规划控制等;(2)海洋应用,包括远洋船最佳航程航线测定、船只实时调度与导航、海洋救援、海洋探宝、水文地质测量以及海洋平台定位、海平面升降监测等;(3)航空航天应用,包括飞机导航、航空遥感姿态控制、低轨卫星定轨、导弹制导、航空救援和载人航天器防护探测等。应用主要是为船舶,汽车,飞机等运动物体进行定位导航。例如:1.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2.飞机航路引导和进场降落3.汽车自主导航4.地面车辆跟踪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5.紧急救生6.个人旅游及野外探险7.个人通讯终端(与手机,PDA,电子地图等集成一体)1.电力,邮电,通讯等网络的时间同步2.准确时间的授入3.准确频率的授入1.各种等级的大地测量,控制测量2.道路和各种线路放样3.水下地形测量4.地壳形变测量,大坝和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5.GIS应用6.工程机械(轮胎吊,推土机等)控制7.精细农业◆GPS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GPS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建立各种道路工程控制网及测定航测外控点等。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勘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线路长,已知点少,因此,用常规测量手段不仅布网困难,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线路首级高精度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厘米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也同样应用于特大桥梁的控制测量中。由于无需通视,可构成较强的网形,提高点位精度,同时对检测常规测量的支点也非常有效。GPS技术在隧道测量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GPS测量无需通视,减少了常规方法的中间环节,因此,速度快、精度高,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GPS在汽车导航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三维导航是GPS的首要功能,飞机、轮船、地面车辆以及步行者都可以利用GPS导航器进行导航。汽车导航系统是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技术。汽车导航系统由GPS导航、自律导航、微处理机、车速传感器、陀螺传感器、CD-ROM驱动器、LCD显示器组成。GPS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和交通管理等许多功能。GPS技术在导航仪中的应用举例国际领先GPS导航仪品牌:Ahada(艾航达)――源自美国硅谷,现已登录中国!Ahada(艾航达)――专注于发展先进的GPS卫星导航便携式设备供应商,公司产品线涉及便携式导航、GPS手机导航及个人手持导航装置等全系列GPS便携产品。Ahada(艾航达)――在美国硅谷、中国分别成立研发、生产、销售的机构,汇集多位在GPS、通讯领域拥有多年经验的国际化一流科技精英,实现Ahada的领先技术和卓越品质。国内上线首款产品:AhadaN310――高性价比机王(为商务精英和白领女性量身定做的GPS导航仪机型)
中国目前在亚洲排名第几?(军事和经济)
当亚洲各国的经济都出现低迷的局面时,采取刺激内需、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却成了一个亮点,吸引外国的直接投资,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作者认为亚洲其他国家应该抓紧时机,搭上中国经济快车。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中国经济却依然保持快速、平稳的增长。日益强大的中国经济正在对亚洲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有望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动机。
进入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急转直下。半年过去,情况比预期更糟。美、欧、日三大火车头同时发生故障,对全球经济的牵引力骤降,经济衰退的阴云已涌上世界地平线。
在亚洲,刚从四年前金融危机中喘过气来的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美国进口大幅收缩和全球电子信息产品需求急剧下降的打击下,顿时陷入了困境。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到东北亚的韩国,都出现了股市大跌、货币贬值、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萧条景象。
然而,灰暗的天空中却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那就是中国。这个亚洲,也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潮流中逆水行舟,上半年依然保持着7.9%的快速增长。下半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安全的“蓝灯区”宽松运行,预计2001年全年至少可以保持7.5%的增长率,约为全球增长率(估计为2.4%)的三倍多,在世界和亚洲,均是一枝独秀。
当然,全球经济衰退,不会不影响中国。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去年为23%,在大国中是较高的,但中国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已大大加强,这与近几年一系列成功的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有关。
另外,中国****部门出色的组织能力,在亚洲也是非常突出的,例如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幅逐月下降,同比增长率已从去年的27.8%回落到8.8%。面对这个严峻形势,外经贸部出台新措施,从上到下,狠抓出口,发挥了“中国特色”的管理优势;而沿海地区富有活力的私营企业,在推动出口方面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估计,今年全年出口增幅虽将比去年大幅回落,但仍可维持在6%左右,而外汇储备将突破2000亿美元,与居世界首位的日本的外汇储备差距进一步缩小。
中国是个庞大的经济体,外贸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但内需是更重要的动力源泉。今年上半年,内需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高达93%,这与****近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在通货偏紧、内需不足的形势下,****用国债对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通过住房改革拉动商品房的需求,提高工资也刺激了居民消费,这些政策使内需由弱变强,对经济增长起了拉动作用。
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国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亚洲金融危机后,进入中国的外资一度减少。但从去年起,外资数额又迅速恢复。今年来,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正在形成。上半年,中国吸收合同外资334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实际使用外资2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0.5%。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额已达3693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中国****稳定,坚持改革开放,人民币稳定坚挺,即将加入世贸,加上有13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中国的这些魅力在亚洲和世界都很突出,自然成为全球投资热点。据美国全球商业政策委员会今年的调查,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信心指数”,高达1.69,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另据英国《经济学家》分析,未来5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美国仍将夹商业环境之优势吸收全球外资的25%,稳居首位,中国居英、德之后列第四名,平均每年将吸收外资576亿美元,占全球外资6.5%,显示中国今后吸收外资之前景十分广阔。
赶超日本 为时不远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与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形成了鲜明对照。日本的经济规模去年约为4.9万亿美元(GDP总量,按汇率计算)居亚洲之冠,世界第二,去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为1.1万亿美元,在亚洲居第二位,在全球居第七位。但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中日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当前中国经济已步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时期,且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经济效率都已明显改善。由于****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得到加强,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中国经济正处于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时期,目前7-8%的增长速度,可以维持较长一个时期。
据中国专家的预测,从2000年到2020年之间,平均潜在增长速度可达7.3%左右,按不变价格计算,2020年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多,按汇率计算,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而GDP总量将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若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则GDP总量可能与届时的美国非常接近。
中国强大么
这样一条消息如果是可信的,那可真是极其振奋人心,令人欢欣鼓舞——
美国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与日本《朝日新闻》针对亚洲9国外交专家进行调查显示,65.5%的受访者认为,10年后,中国将成世界上国力最强的国家。(《中国新闻网》2月13日)
曾几何时,“超英赶美”是我们做梦都想着的事,为了早日实现那个宏伟目标,我们曾经怎样地努力,又怎样的荒唐与可笑,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不再把“超英赶美”的口号挂在口头念念不忘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当年的“大英帝国”已经被我们真正超过了,将我们与追赶对象隔开的只有日本和德国了,再超过日本和德国,我们就不仅可能赶上美国,而且可能超过美国了,多么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只是因为有过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我们不好自顾自说,免得再被别人笑话,正在这个时候,由外国著名的“智库”给了我们一个时间表:仅仅10年,这个宏大的目标就可以变成现实,这可是外国专家们说的,不是我们自己在那儿白日做梦,这真有些让我等天天心中其实还是想着要赶上和超过美国的人感到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与猛烈了些!
不过,冷静想一想,不久的十年后,我们真的能坐上世界的头把交椅?是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取得了长足的提高,名次也不断靠前,连英国也真的被我们超过了,现在是到了赶美的时候了?赶当然是要赶的,但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如今外国“智库”所做的预测,我们恐怕还是将它当成“半仙”的话,一笑置之为好。
是的,这些年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很快。据胡鞍钢和门洪华的研究,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指按1990年国际美元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相对差距在明显缩小,1980年的4倍下降为1998年不足2倍;中美两国综合国力相对差距由1980年的5倍缩小为1998年的3倍。也就是说,近20年的时间,大幅度地缩小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而在2008年,据美国发布《第十次全球综合国力排名》中报道,中国综合国力在美、日、德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其中经济实力世界第三,军事实力世界第三,科技实力世界第八,教育实力世界第十。 中国的综合国力相当于美国的48%,其中政治力相当于美国的92%,外交力相当于美国的89%,资源力相当于美国的88%,军事实力相当于美国的36%,经济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5%,科技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0%,教育实力相当于美国的12%。以上数据告诉我们,前20年,与美国之间的差距缩小得比较快,而到了后10年,这个缩小的速度是在放缓,就说如今的综合国力吧,还有一倍多的差距,不过我们要看看其构成,综合国力相当于美国的48%,其中,政治力相当于美国的92%,外交力相当于美国的89%,资源力相当于美国的88%,不知计算者是考虑了不同项目的权重,还是没有考虑权重而直接通过简单平均计算出的这个综合国力的指标。不管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这三项跟美国的相差并不大,它们都大大提高了中国整个综合国力的得分,政治和外交力中国跟美国很接近,大概是双方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都拥有同样的“一票否决权”,所以在许多事情上,影响相差不大,不过我们都清楚,中美之间其实在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上,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特别是外交上,常常跟我们站在一起的,多是亚洲和非洲的穷国家,数量可能不少,影响力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至于资源力,我们特别占优势的是人力数量,可我们自己最清楚,如今我们的数量众多,但质量不高恰是我们很头痛的一件事,人力资源与别的资源的不相称,使我们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老大难问题,而它在我们的资源力中进而在综合国力中,竟是功臣,所以,这些指标也不一定都是科学可靠的。而后面的几个指标,我们的得分未免太低了些,这些指标笔者认为倒是更为可信,比如说我们的经济实力只相当于美国的25%,这个是可以用数据说话的,2007年,美国的产值是13万多亿美元,而我们的不到3万亿美元,其中的差距明明白白,说到人均产值,各位自己简单计算一下就知道了,就是被我们在总量上超过了的英国的人均产值,我们也不到人家的10%。用10年时间,我们让美国人原地不动(他们会乖乖地在那儿睡大觉等我们急起直追吗?)而我们的产值增加超过10万亿美元,未免过于天方夜谭了。如今正处于世界经济危机当中,美国的受害程度可能比中国更严重,但美国毕竟有那么大个“块头”,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面对经济危机,其承受力也会强得多,中国经济前些年那种高速增长的故事已很难重演。一个国家,如果经济实力差了,要想在世界上有特别大的影响力,显然是不现实的,经济还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综合国力的“大厦”是不可能高耸入云的。
据报道,这项以《10年后的亚洲》为主题、由美日联合进行的调查,针对美国、日本、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等9国的知名外交专家进行调查,有313人作答,从而得出了那个结论,我们无法得知他们得出如此结论的依据是什么。也许有的人是出于一种对中国超过美国的良好祝愿,而有的人的选择,我们恐怕不能因为投了我们一票就要特别感谢他们,比如日本和印度好像都选择了中国,那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在我的印象中,这两个国家对中国都不够友好,会不会是一种故意刺激美国人的选择?是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告诉美国人:中国过十年就要超过你了,你老大的位子就要被中国人抢去了,你还不小心点!但愿这只是笔者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据BBC国际台赞助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印象在2008年有转为负面化倾向,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日本、菲律宾、土耳其以及埃及对中国的看法都有大幅恶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居然能得到超过65%的高票,还真有些让人感到意外,眼前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对许多事情,我们不能不多个心眼,当别人表扬我们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想一想,我们是否真的值得那个“表扬”,如今忽悠人的事多着呢。
如果十年后中国能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是中华民族的天大幸事,但我们要知道,仅是一场空欢喜倒是小事,如果中了别人的计,被别人甜蜜的麻药给麻倒,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美国按照国际形势黄皮书的综合国力排名,美国以几乎所有项目的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英国排在第二位的英国,在资本力、信息力、人力资本和技术力上有一定的优势,在自然资源上水平一般。
俄罗斯排在第三,国力资源中只有自然资源处于一定的优势,而在技术力、人力资本、资本资源和信息力上都处于相当的劣势。
法国排名第四,其国力资源排在第六位,科技力和人力资本一般,资本力、信息力较强,而自然资源相对比较落后。
德国排在第五位,国力资源排在第五位,但技术水平整体较高,排在美日之后,处于第三。
中国综合国力排在第六位。中国国力资源的发展优势在于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充裕的资本资源、长期稳定的国内环境、稳中求进的政府政策方针等等,劣势在于落后的技术水平、劳动力质量低、信息力落后、支持创新体系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上国力资源处于落后的位置。在中国国力系统中,外交力、军事力较强,政府调控力也排在第四位,经济力排在第六位,而国力资源只高于俄罗斯与印度,国力结构不均衡。
日本排在第七位,其国力资源很强,仅次于美国,除自然资源外在所有项目上都排在较高的位置。
加拿大排在第八位,其国力资源排在第四位,在自然资源上都有相当的优势,其他资源基本排在中等或偏下的位置。
韩国排在第九位,其国力资源排在第七位,其中,信息力较强,其他方面力量都比较弱。
印度在十个大国中的国力最弱。在国力资源中,除了自然资源排在第五位外,其他方面都处于劣势,整体上是大国中最弱的。
黄皮书认为,总体上看,综合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综合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国力系统中各要素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抢占科技进步的制高点,发展在全球创新系统中的领先产业,谁拥有这些条件,谁将成为未来的国力强国。
排名 综合国力 2004年GDP总量
No1. 美国 美国
No2. 英国 日本
No3. 俄罗斯 德国
No4.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