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户对琉球-水户vs琉球前瞻
请问有谁知道古代中日友好关系一条线啊 高人指点
一、汉魏时期——中日关系萌芽
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战国时代的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说明那时中国人还只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到东汉班固写的《汉书·地理志》中,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乐浪是前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的四郡之一,乐浪海应指黄海及东海一带。分为百余国的“国”,应该是部落或部落联盟。
据范哗《后汉书·东夷传》,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这是《汉书》以后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1784年,日本九州北部博多湾口的志贺岛发现了铸有“汉委奴国王”的金印一方,证明我国文献的真实性。日本史学界认为“倭奴国”是“倭人权国”之意。半个世纪后,后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后汉书·东夷传》),说明倭国已用生口(奴隶)作为国际贸易的交换品。
后汉末年,中国北方人民起义不断,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辽东太守公孙度割据称侯,拥有旧燕之地和乐浪郡,乐浪成为东北亚诸族交通中心。建安9年(204年)度子公孙康立,割乐浪南部设带方郡,统辖中日朝各族交往事宜。康子公孙渊自称燕王(237年),阻断各族与中原交往,并联南方吴国。景初2年(238年)司马懿奉魏明帝之命灭公孙渊父子,乐浪、带方二郡遂成为中日等国外交往来的枢纽。就在此时,日本出现称为邪马台的女王国,同中国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到女王卑弥呼统治时,邪马台国与中国往采有以下几次。
第一次:魏景初3年(239)卑弥呼迫使到带方郡,要求“朝献”。经带方郡太守刘夏派吏将护送进京(洛阳),献男生口4人、女生口6人、斑布2匹2丈。魏明帝授与卑弥呼女王“亲魏倭王”印,封使节以官职,还赐与黄金、五尺刀、铜镜、真珠、铅丹(红色颜料)及纺织品多种。魏明帝沼书、印绥及礼物于正始元年(240)由带方郡使者送到日本。这是中国使者第一次赴日。
第二次:正始4年(243)卑弥呼派使节8人到洛阳,献上生口、倭锦、绎青嫌、绵衣、帛布、丹木柑、短弓矢等。魏帝齐王芳沼赐黄幢1顶,正始8年(247)由带方郡太守王顾送到日本。这是中国使者第二次赴日。
第三次:正始8年(247)卑弥呼派使节载斯乌越到带方郡,诉说狗奴国男王卑弥弓与邪马台国相攻情况。带方郡太守张政等带去沼书及黄幢,出面调停。这是中国使者第三次赴日。
第四次:正始9年(248)卑弥呼死后,女王壹与派率善中郎将掖邪狗等20人送张政等回国,献上男女生口30人,贡白珠5000孔、青大句珠2枚、异纹杂锦20匹。
卑弥呼女王遣使朝贡是为增强自己的实力,由此中国文化进一步传入日本。金属制品的传入使日本的冶炼术迅速提高。当时日本对中国输入的少量铜镜(三角缘神兽镜)已不能感到满足,开始自己动手制造。于是以中国镜为范板,制造出国产“倭镜”即模仿镜,这点从倭镜大量出土可以证实。据田中家统计,全日本出土的青铜镜有3000面,其中三分之二是倭镜。铁刀的流入,无疑也推动了日本铁器的生产。
二、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统一日本,中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
公元3世纪末,以大和(今奈良)为中心的畿内地区,兴起了一个大国。因位于大和地区,史称大和国。大和国于4世纪末至5世纪初基本上统一了日本。
公元413年,即大和国在朝鲜战败后的第六年主动和中国建交,一直到公元502年,曾先后13次向东晋、宋、梁各朝遣使朝贡,请求册封。自泰始2年(公元266年)至东晋义熙9年(公元413年)中国史书上中断近150年的日本朝贡记载重新开始,出现了中国史书上所谓的“五倭王时代”。
倭五王时代,大和国势力强盛,经济发展,对中国各种物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想通过朝贡来满足需要。而当时朝贡是获得中国物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尽管更迭频繁,但只要有可能就力图保持这种朝贡关系。实际上,这不仅是进行贸易的一种方式,而且由于侵略朝鲜道到失败,日本想借中国的权威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这一点在第五、第十一次朝贡中尤其明显。中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为后来飞乌文化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
三、隋唐盛世,日本屡派“遣唐使”大举学习中国文化。
随着部民制的衰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深,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自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宽乎6年(公元894年)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
遣唐使团初期分乘2艘船前往中国,每船载120人左右,后期大抵乘4船同行。使团成员利用在唐一年左右的时间,积极学习唐代科学文化知识。遣唐使还起到了贸易使团的作用。遣唐使还有—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送留学生和留学僧入唐学习,接他们学成回国。所以说遣唐使对日唐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遣唐留学生分为留学生和学问僧,一般从有才华的贵族子弟和僧侣中挑选。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六学馆之一,各自学习专业;学问僧主要在长安、洛阳等地各大寺钻研佛教。在平安朗以前遣唐留学生的学习时间都较长。由于他们学习时间长,又同中国人久处,所以不仅其文化知识,且在生活习俗上都深受唐的影响,为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至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后发生安史之乱和黄巢农民起义,唐王朝摇摇欲坠。当时日本贵族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对外趋向消极。宽平6年(公元894年),新任的遣唐使营原道真(公元845年—公元903年)引用在唐学问僧中蹈的报告而上奏天皇,以“大唐凋敝”,“海路多阻”为理由,建议停派遣唐使。宇多天皇接受了这建议,两国关系遂告中断。
四、宋元时期中日两国的交往。
公元960年宋王朝建立,公元979年太宗统一了中国。日本东大寺僧裔然于永观元年(公元983年)乘吴越陈仁爽、陈仁满的船到中国,受到宋太宗的接见。公元988年商然派弟子嘉因来宋,向宋帝献礼物。延久4年(公元1072年),成寻及其弟子7人搭宋商船入宋,到天台山国清寺巡拜,还受到宋神宗的接见。神宗委托成寻的弟子带给日本朝廷一封亲笔信和不少礼物,表示谋求睦邻友好的意愿。承历2年(公元1078年)日本政府遣答礼使僧仲回乘宋商孙忠的船只持复信回访,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平安末期逐渐走向正常化的日中关系,镰仓幕府继续予以推进。镰仓幕府积极与南宋贸易的主要原因是获取南宋的铜钱,因为那时日本自己不铸造铜钱,国内流通的主要货币是宋铜钱。
公元1260年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成为蒙古国王。公元1267年迁都燕京(后改称大都,即北京)。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元。公元1268年他命高丽使者持书赴日,书中表面上要求建交,实质是效令日本朝贡。京都朝廷几经研究,末予回答。公元1274年和公元1281年,忽必烈两次派兵征服日本,结果都应为台风而失败了。中日关系遂告中断。
五、明朝时期复杂的中日关系:倭寇与勘和贸易
倭寇主要由镰仓时代以来西部一些名主、庄官、地头为核心的纯海盗帮以及武装商人集团和游民等构成。他们在西部豪族的组织下,以对马、壹歧、北九州的松浦和濑户内海为据点,侵掠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方。从13世纪上半期至16世纪中期活动了300余年之久。
公元1369年(明洪武2年,正平23年)3月,倭寇与沿海海盗抢掠山东、江浙、广东,朱元璋派杨载带国书赴日交涉,要求征西将军怀良亲王镇压倭寇。怀良亲王非但不理,反拘杀明使,自此倭寇更猖獗,竟经山东南下,转掠浙江温(永嘉)、台(临海)、明(部县)诸州、及至福建沿海。时怀良亲王又暗助明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图谋“一举干掉明主”。公元1387年(明洪武20年,元中4年),宁波卫指挥林贤借日兵助胡惟庸谋反事件被揭露,明太祖遂绝日本贸易,严海禁,遣将剿御倭寇。
足利义满统一日本后,为满足日商恢复对明贸易要求和日本上层阶级对明代商品嗜爱,同时为利用对明贸易充实幕府财政,政治上借助明帝国的声势巩固将军地位,决心恢复对明邦交。于是下令九州探题取缔倭寇,并于应永8年(公元1401年)5月以博多商人肥宫及僧人祖阿为使臣赴南京,致书惠帝,表明恢复邦交意愿。应永11年 (明永乐2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允许日本以朝贡形式同明贸易,并为防止倭寇温水摸鱼,规定“勘合之制”,也就是所谓《永乐勘合贸易条约》。
以朝贡形式进行的勘合贸易对日方非常有利。明政府对此种贸易不只减免关税,且承担“日本国王”使节及其众多随员(实际是商人)在明期间全部食宿费用,发给衣服,免费供应他们归途一个月的海上旅程用粮。部分贸易品是以足利将军向明帝贡献方物、明帝回赠“颁赐物”的方式进行交易的,一般说来,回赠品的价值大大超过贡献方物的价值。
应永15年(公元1408年)义满死,其子义持继任将军后,立即改变对明的外交贸易政策,中断日明关系。此后倭寇劫掠明沿海的活动又继猖獗。正长元年(公元1428年)义持死,新任将军义教决心恢复日明邦交,永享4年(公元1432年)任命入日明僧龙室道渊为正使,携带国书赴明。次年(公元1433年)5月龙室到北京,向宣宗献方物和国书,在北京签订《宣德贸易条约》,以代替《永乐条约》条约规定10年一贡,贡船不超过3艘,人员不超过300,刀剑不超过3000。同时以宣德勘合代替永乐勘合,此后日明贸易正常进行。
六、明末清初,明朝两度出兵朝鲜打败丰臣秀吉,德川实行锁国策,中日两国官方交往中断。
天正18年(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作为军事封建领主魁首的丰臣秀吉不满足于对日本人民的统治,进而想迫使朝鲜、菲律宾、中国台湾、琉球前来朝贡,梦想统治中国大陆和朝鲜。天正18年(公元1590年)冬他致书朝鲜国王,公然宣称他要“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400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威逼朝鲜臣服,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丰臣秀吉的无理要求被朝鲜拒绝。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3月,他派宇喜多秀家为侵略军总头目,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派遣近16万陆军渡海作战,于釜山登陆,同时派遣九鬼嘉隆、藤堂高虎指挥的9000名水军袭击朝鲜沿海各地,日军的侵略遭到了朝鲜人民的顽强抵抗。应朝鲜政府之请,明朝派遣的援朝军自7月起陆续抵朝,投入战斗。但第一批5000援军7月间在进攻平壤之战中因副总兵祖承训轻敌失利,先锋史儒战死,承训败回。12月底,经略宋应昌和提督李如松所部第二批4万援军入朝,旋即于1593年1月初再次发动平壤战役,向盘踞这里的小西行长部队猛烈进攻,明军经一昼夜血战,收复平壤,继而解放开城。庆长2年(公元1597年)1月,丰臣秀吉复派兵14万登陆釜山北犯。8个月后到达京城附近。但不久被明将麻贵所部击败,退到南部沿海狭小地带,负由顽抗。次年秋,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开始撤退。11月,日本水军在半岛东南房梁海面上受到中朝联合水师的截击,损失极重,逃到岸上的也道毁灭性打击,死万余人。到年底以前,日本陆军陆续撤回日本。
德川幕府成立初期,为获得贸易利润,充实财力,准备消灭丰臣遗族及异己势力的内战,以树立全国统一的专制政权,继续采取织田、丰臣时期的开放政策,鼓励海外贸易。1615年发给赴日的广东、南京商船朱印状,予以贸易自由,并托明船带信给福建总督,向明朝提出讲和恢复勘合贸易的要求,以谋结束丰臣秀吉以来对中朝两国的敌对状态。明朝因倭寇及丰臣的侵扰,对日十分警惕,且国内形势不稳,厉行海禁,拒绝幕府要求。
后来,德川幕府为了禁绝天主教和巩固幕府的统治的安全,陆续颁布了一些闭关锁国的政策,日本与国外的交往逐渐中断。
七、鸦片战争与明治维新前后,中日关系的变化。
1868年4月,德川庆喜去水户“谨慎”(实为幽禁),幕府统治倒台。公元1870年9月公布了藩政改革纲要即《藩制》,随后政府又进行了官制改革、法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史称“明治维新”。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的国力日渐强盛。而此时的清政府由于腐败和外敌的入侵,国力日渐衰弱。在日本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使下级武士陷于困境,他们不满政府,纷起叛乱。日本政府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征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他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推行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政策。1871年6月,日派全权大使伊达宗城、随员柳原前光到天津,与清政府进行谈判,企图签订不平等条约,遭到拒绝后,签订了一个对等条约《中日修好条约》。在条约签订后,日本政府认为约文不妥,公开声明予以否定。第二年3月又派柳原前光来要求修改条约。特别是要取消第二条,并加入最惠国条项。结果遭到中国的拒绝。日本的计划失败了。
1871年11月30日,由琉球宫古岛民的两艘船组成的进贡船离开琉球[注19]那霸港驶向中国,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幸还,另一艘漂到台湾西南海岸高山族牡丹社的八遥湾。该船共有船员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陆。但登陆船员中,54名被高山族,12名逃出,在风山县受清政府官兵保护。1872年7月被清政府送回到那霸。
本来琉球的船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民误杀,这纯属中国与琉球之间的问题,但是日本决定乘机插手,准备借所谓属于日本的琉球人被杀而侵略台湾。日政府为防止欧美国家的干涉和清政府的抗议,在侵台前策划了一系列外交阴谋。首先是强改琉球国王为琉球藩王,叙列华族,其对外交际事务由日外务省处理;其次,以日政府同意继承琉美条约为条件,争取美国承认琉球是日本领土;第三,利用外务卿副岛种臣来华互换《中日修好条规》机会,试探清政府对台湾和朝鲜的态度。结果被清政府官员严词斥责,看讹诈不成,明治政府决定军事侵略台湾。1874年4月设立“台湾蕃地事务局”,任命大藏卿大隅重信为长官,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蕃地事务都督。5月7日西乡从道率兵3千6百人进犯台湾。5月22日日军在台湾登陆。6月1日,日军对牡丹社和高士佛社发动总攻,台湾人民以原始武器英勇抗击日军。清政府任命福州船政大臣沈藻侦,率大军渡海保卫台湾。本来,日本已渐感国力不支,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美、英、法三国公使的“调停”下,与日本和解,1874年10月31日达成协议,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使大久保利通签订中日《北京条约》。清政府屈从日本,承认“台湾‘生蕃’曾对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规定日军撤出台湾,赔偿日本银50万两。日本侵略中国领土台湾,中国反而予以赔偿,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875年日本强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1879年4月4日废琉球藩,改为冲绳县,完全吞并了琉球。并由此开始了日本对亚洲各国血腥侵略的历史!
徐福东渡给落后的日本带去了文明的火种。徐福是日本第一个天皇。
汉光武帝赐奴国王 金印 铁剑 铜镜。日本人合称为 “三种神器”,两千年来一直被当作日本皇室的信物。
581年隋朝建立,日本派出许多留学生和留学憎,回国后都以其所学,作出相应的贡献。随着日本文明程度的提高,反而妄自尊大。第二次遣隋使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第三次遣隋使国书称“东天皇敬曰西皇帝”
大唐盛世,日本狂妄付出代价。公元663年8月,白江口海战。大唐舰队击焚日本400余艘战船。
日本在白江口海战败于中国之后,完全臣服于中国。开始派遣规模更大、次数更多的遣唐使,鉴真七次东渡。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终于开启。佛教生于印度,盛于中华,开花于日本。
元朝舰队4400艘船进攻日本,毁于台风。日本人谓之神风
后来,元朝覆灭,尘封近千年的灭亡中华之心终于开启。
明朝建立,中朝联军,击败日军,丰臣秀吉忧郁而死。
日本完成明治维新后,步步为营,杀向中国。
1874年武力吞并琉球。
1894甲午战争旅顺大屠杀,全歼北洋舰队,洋务运动在日本直接打击下破产。日本占领中国辽东和台湾。
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5年日军占领旅顺口、沈阳、铁岭。
1915年二十一条
1919年《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承袭。
1925 年“”。
1926东北日军驻扎的开始。
1928年济南惨案
1931年“九一八"事变,战争一直打到1945年。
1931——1945年日军的暴行,以后专门开贴。
二战以后,日本臣服美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日本从废墟爬起来,今日日本已然是一个强盛的国家。
美依礼芽是琉球人吗
不是。根据美依礼芽个人简介,美依礼芽,本名水桥舞,1992年1月31日出生于日本茨城水户市,日本歌手、综艺艺人,NICONICO动画舞见,GARNiDELiA组合成员。琉球群岛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外围,与茨城水户市不是一个地方。
历史上,日本也自称过“华夏”、“中华”吗?
没有,日本自称的是,倭,跟大和的和谐音,日本是中国对他的称谓后被遣唐使带回被沿用。
华夏是中国自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称诸夏。古人将华夏与蛮夷或裔对称,以文化和族类作为区分的标准。远古时期中国境内分布许多氏族部落。距今四、五千年时西北部的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进入中原。黄帝及其后代尧、舜、禹统一了百越等许多氏族部落,在黄河中游两岸繁衍。
中华则是选择中原或者中国和华夏的第一个字.
中国意为“中心之国”,使用时意同“强大的我国”或“最文明的我国”);而古代越南、日本因为系统接受了中国儒学思想,又觉得自己相对独立,进而认为自己是“强大的国家”和“最文明的国家”,同时也为“得沐教化”(学习到中华文明)而自豪,所以仿照中国本土也自称为“中国”。
周三赛事解析:德岛漩涡阵容错过磨合机会,秋田5战连胜士气高涨
墨尔本胜利目前在澳超联赛战罢15场取得6胜5平4负的战绩,暂积23分位列联赛第6位。在近期比赛里拿到2胜2平1负的成绩之外他们15轮战里总共是进了21球失球18粒,表现状态相当均衡。值得注意的是连续4场比赛都有丢球产生,后防线出现松懈。值得称赞的是,前锋N.迪亚哥斯天奴状态回暖是墨尔本胜利起势的关键,在最近3场出战的联赛里面此子攻入3球,球队是役能否借西部联重返胜轨,N.迪亚哥斯天奴的发挥可谓至关重要。阵容方面,前锋罗比古斯继续因伤缺阵。
西部联 目前澳超联赛战罢17场取得10胜3平4负的战绩,暂积33分位列联赛第2位,上轮联赛球队客场0-3负于悉尼FC,联赛遭遇2轮不胜,近10场各项赛事取得6胜3平1负,整体不败率高达90%,期间完成了4场零封,整体攻防平稳。在近期比赛里拿到3胜1和1负的成绩之外他们17轮战里总共是进了21球失球17粒,表现状态精彩绝伦。可惜上一场惨败给悉尼FC终结了9场不败纪录,士气受到打击。客战水平也比较有限过去十个客场仅取得3胜。阵容平均年龄达到26.6岁,乃澳洲甲赛场年龄第二大的球队。
综合分析: 历史 交锋方面,西部联近8次交手墨尔本胜利取得4胜1平3负,但近3次交手全部输球,近况交手不如对手。两队实力对比西部联稍稍占优,在积分上也是西部联占据优势。 综合来看,本场看好墨尔本胜利能守住主场阵地。
布里斯班狮吼 上轮联赛客场4-1击败珀斯光荣,迎来联赛两连胜。布里斯班狮吼最近10场比赛5胜5负,打进16球丢15球。布里斯班狮吼半场进球率非常高,过去9场比赛只有1场半场未能进球。布里斯班狮吼主场近6次面对墨尔本城取得3胜1平1负的成绩,主场并不怵对手。汤姆奥尔德雷德伤愈回归,本场比赛布里斯班狮吼阵容齐整。双方近10次交手,布里斯班狮吼3胜1平6负处于劣势。
墨尔本城 近10场6胜3平1负进24球失14球,胜率60%。墨尔本城上场德比战主场1-1和墨尔本胜利打平,球队近期4战3平,状态回落。墨尔本城做客火力十足,过去4个客场单场进球数均超过1球,合计打入11球。墨尔本城半场进球率极高,最近4场比赛半场至少打进2球。两队最近一次交手是去年11月,墨尔本城主场2-1击败布里斯班狮吼。杰米森和提利奥伤愈回归,墨尔本城阵容相当齐整。墨尔本城前锋麦克拉伦目前打进12球,领跑射手榜,领先第二名的达格斯蒂诺5球。
综合分析: 墨尔本城上赛季澳超联赛常规赛积分榜上拿到了联赛第1,实力非常不错,领先身后的悉尼FC2个积分,并在决赛中力克悉尼FC拿到了总冠军。墨尔本城上赛季夺冠之旅非常艰难,在联赛开局阶段的表现比较挣扎,一度排名联赛倒数,不过最后还是拿到冠军,极大地激励了墨尔本城的众将士!本赛季也是如此,刚开始几轮状态低迷,好在近期打出了自己的状态,战绩有所回升,也拿到了积分榜榜首的位置,和布里斯班狮吼队的对比来说,差距很大,布里斯班狮吼应该在主场拿不了积分, 我个人看好墨尔本城拿下比赛胜利,夺下积分,继续保持榜首位置!
大分三神 本赛季开局表现不佳,在目前已赛的5场日乙比赛中仅取得3平2负的成绩,积3分排在倒数第2位。大分三神如今士气十分低迷,前场虽然火力可以但不起眼,防守端更是犹如纸糊,场均丢球数接近2球极其夸张!在本赛季,大分三神虽然在进攻端稍有起色,本赛季的五场比赛都是完成破门。但是球队的后防却是漏洞百出,在和长崎成功丸的对决中,大分三神狂丢4球,最终以1-4的比分落败,球队5场比赛丢失9球,后防问题非常严重。
琉球FC 在目前的5轮联赛中仅取得1胜1平3负的成绩积4分排在日乙第20位。琉球FC目前在日乙总共踢进6球,丢掉8球,攻防两端表现都十分平庸。球队近期踢球风格奔放.跨赛季4个客场取得2胜2平不败战绩,而且全部打穿数据。上轮联赛主场1-2不敌水户蜀葵,近4轮联赛仅取得1胜却输足3场,状态非常糟糕。球队过去10场赛事仅1场没有失球纪录,而且还是0-0,防守端表现不佳。不过琉球FC的客场表现十分出色,近4个客场2胜2平保持不败。
综合分析: 双方过去交手2次,琉球FC1胜1平占据上风,而且琉球FC近期客场表现也要比大三分神的主场表现更好一些, 综上所诉,我比较看好平让平的局面。
德岛漩涡 在本赛季总决赛5场比赛仅拿下1胜4平0负的低迷成绩,积分来到7分排名联赛第8。进攻能力偏弱,但是防守端比较坚强,多次与对手战平,目前无一败绩。德岛漩涡进攻端表现一般,联赛至今总共仅踢进6球,放在后防线还算稳固,5轮联赛仅失4球,场均不到1球。
秋田蓝闪电 本赛季总出赛5场比赛仅拿下2胜0平3负,比起德岛漩涡的成绩还要糟糕,进球数达4球失误较高达6球,积分仅6分排名联赛第13。客场作战只获1胜且仅打入1球,客场进攻乏力。上轮主场2-3被金泽击败,尽管球队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奋力一度追回比分,可惜的是最终还是被对手拿下。秋天闪电的进攻端输出乏力,联赛至今仅踢进4球,场均不到1球,好在球队防守表现不错,联赛至今仅失6球。客场方面,秋田闪电近5个客场仅取得1胜却输掉4场,客场战力低下。
综合分析: 德岛漩涡无疑是本场比赛之中实力更为强大的一方,而且球队前五战至今是未逢一败,而秋田蓝色闪电虽然本赛季开局也不算太差,但毕竟球队实力与德岛漩涡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相信本场比赛德岛漩涡大概率是能够在主场战胜秋田蓝色闪电继续保持自己的不败之身。 综上所诉,我更看好平让平局面的。
四强藩的简介
长州藩,是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一个藩属地,位于日本本州岛最西(当时的周防国和长门国),与九州岛的萨摩藩、四国岛的土佐藩隔海相望。藩主毛利氏族驻萩城(现山口县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
长州藩距离江户较远,历代藩主与幕府不睦。幕末时期,长州藩后来和萨摩藩结成「萨长同盟」,共同讨伐幕府。
江户幕府末期长州藩的著名思想家吉田松阴提出「一君万民论」,主张天皇之下万民平等。其门下涌现许多日本明治维新的志士和军国主义扩张的推进者,如
伊藤博文:日本「明治宪法之父」,策划侵略朝鲜和中日甲午战争。
木户孝允(桂小五郎):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并称为「维新三杰」。
高杉晋作
山县有朋:三代、九代总理大臣、甲午战争中有誉为日本第一军司令。
井上闻多
其他著名的长州藩出身的名人有:
乃木希典
儿玉源太郎
寺内正毅
等等。
藩主一览
1.毛利辉元 1603年-1623年
2.毛利秀就 1625年-1651年
3.毛利纲广 1651年-1682年
4.毛利吉就 1682年-1694年
5.毛利吉广 1694年-1707年
6.毛利吉元 1707年-1731年
7.毛利宗广 1731年-1751年
8.毛利重就 1751年-1782年
9.毛利治亲 1782年-1791年
10.毛利齐房 1791年-1809年
11.毛利齐熙 1809年-1824年
12.毛利齐元 1824年-1836年
13.毛利齐广 1836年
14.毛利敬亲 1836年-1869年
15.毛利元德 1869年-1871年 开放分类: 日本、历史、藩阀属地
萨摩藩,为日本古时藩阀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即今天的鹿儿岛县的北半部。
日本江户时期,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萨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萨摩藩等强藩力组成倒幕联盟, 主张废除幕府,还政于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萨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萨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中国明朝的藩属国琉球,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萨摩出身的日本近代名人
西乡隆盛:**《最后的武士》中森胜元的原型。
大久保利通
东乡平八郎 开放分类: 日本历史、明治维新、幕末、藩地
肥前藩,是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一个藩属地,位于日本九州岛西北部(今日本佐贺县).
幕末倒幕运动中四大强藩之一,藩主先后为锅岛闲臾和锅岛直大。比起其他三强藩来,佐贺几近于凑数,人才之鼎盛,远不如水户、熊本诸藩,值得提及的,区区三人而已。
先是“二大”,即最早提出迁都江户(东京)并成为首任东京府知事的大木乔任(1832~1899),以及组织日本最早政党内阁的大隈重信(1838~1922)。
还有江藤新平(1834~1874),主张雄藩联合与公武合体。维新时在与彰义队的作战中立下大功。后主张征韩论,与西乡隆盛同时下野,但先西乡在佐贺发动叛乱,兵败被杀。 土佐藩(とさはん)是废藩置县实施之前于土佐国(高知县)一带的统称,属于外样大名的属藩,正式称呼是高知藩(こうちはん),藩厅(类似该地的首府)为高知城(高知市)。
土佐出身的日本近代名人:
坂本龙马
中日关系史的资料,急啊!!!
一、汉魏时期——中日关系萌芽
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战国时代的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说明那时中国人还只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到东汉班固写的《汉书·地理志》中,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乐浪是前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的四郡之一,乐浪海应指黄海及东海一带。分为百余国的“国”,应该是部落或部落联盟。
据范哗《后汉书·东夷传》,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这是《汉书》以后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1784年,日本九州北部博多湾口的志贺岛发现了铸有“汉委奴国王”的金印一方,证明我国文献的真实性。日本史学界认为“倭奴国”是“倭人权国”之意。半个世纪后,后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后汉书·东夷传》),说明倭国已用生口(奴隶)作为国际贸易的交换品。
后汉末年,中国北方人民起义不断,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辽东太守公孙度割据称侯,拥有旧燕之地和乐浪郡,乐浪成为东北亚诸族交通中心。建安9年(204年)度子公孙康立,割乐浪南部设带方郡,统辖中日朝各族交往事宜。康子公孙渊自称燕王(237年),阻断各族与中原交往,并联南方吴国。景初2年(238年)司马懿奉魏明帝之命灭公孙渊父子,乐浪、带方二郡遂成为中日等国外交往来的枢纽。就在此时,日本出现称为邪马台的女王国,同中国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到女王卑弥呼统治时,邪马台国与中国往采有以下几次。
第一次:魏景初3年(239)卑弥呼迫使到带方郡,要求“朝献”。经带方郡太守刘夏派吏将护送进京(洛阳),献男生口4人、女生口6人、斑布2匹2丈。魏明帝授与卑弥呼女王“亲魏倭王”印,封使节以官职,还赐与黄金、五尺刀、铜镜、真珠、铅丹(红色颜料)及纺织品多种。魏明帝沼书、印绥及礼物于正始元年(240)由带方郡使者送到日本。这是中国使者第一次赴日。
第二次:正始4年(243)卑弥呼派使节8人到洛阳,献上生口、倭锦、绎青嫌、绵衣、帛布、丹木柑、短弓矢等。魏帝齐王芳沼赐黄幢1顶,正始8年(247)由带方郡太守王顾送到日本。这是中国使者第二次赴日。
第三次:正始8年(247)卑弥呼派使节载斯乌越到带方郡,诉说狗奴国男王卑弥弓与邪马台国相攻情况。带方郡太守张政等带去沼书及黄幢,出面调停。这是中国使者第三次赴日。
第四次:正始9年(248)卑弥呼死后,女王壹与派率善中郎将掖邪狗等20人送张政等回国,献上男女生口30人,贡白珠5000孔、青大句珠2枚、异纹杂锦20匹。
卑弥呼女王遣使朝贡是为增强自己的实力,由此中国文化进一步传入日本。金属制品的传入使日本的冶炼术迅速提高。当时日本对中国输入的少量铜镜(三角缘神兽镜)已不能感到满足,开始自己动手制造。于是以中国镜为范板,制造出国产“倭镜”即模仿镜,这点从倭镜大量出土可以证实。据田中家统计,全日本出土的青铜镜有3000面,其中三分之二是倭镜。铁刀的流入,无疑也推动了日本铁器的生产。
二、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统一日本,中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
公元3世纪末,以大和(今奈良)为中心的畿内地区,兴起了一个大国。因位于大和地区,史称大和国。大和国于4世纪末至5世纪初基本上统一了日本。
公元413年,即大和国在朝鲜战败后的第六年主动和中国建交,一直到公元502年,曾先后13次向东晋、宋、梁各朝遣使朝贡,请求册封。自泰始2年(公元266年)至东晋义熙9年(公元413年)中国史书上中断近150年的日本朝贡记载重新开始,出现了中国史书上所谓的“五倭王时代”。
倭五王时代,大和国势力强盛,经济发展,对中国各种物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想通过朝贡来满足需要。而当时朝贡是获得中国物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尽管更迭频繁,但只要有可能就力图保持这种朝贡关系。实际上,这不仅是进行贸易的一种方式,而且由于侵略朝鲜道到失败,日本想借中国的权威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这一点在第五、第十一次朝贡中尤其明显。中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为后来飞乌文化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
三、隋唐盛世,日本屡派“遣唐使”大举学习中国文化。
随着部民制的衰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深,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自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宽乎6年(公元894年)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
遣唐使团初期分乘2艘船前往中国,每船载120人左右,后期大抵乘4船同行。使团成员利用在唐一年左右的时间,积极学习唐代科学文化知识。遣唐使还起到了贸易使团的作用。遣唐使还有—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送留学生和留学僧入唐学习,接他们学成回国。所以说遣唐使对日唐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遣唐留学生分为留学生和学问僧,一般从有才华的贵族子弟和僧侣中挑选。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六学馆之一,各自学习专业;学问僧主要在长安、洛阳等地各大寺钻研佛教。在平安朗以前遣唐留学生的学习时间都较长。由于他们学习时间长,又同中国人久处,所以不仅其文化知识,且在生活习俗上都深受唐的影响,为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至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后发生安史之乱和黄巢农民起义,唐王朝摇摇欲坠。当时日本贵族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对外趋向消极。宽平6年(公元894年),新任的遣唐使营原道真(公元845年—公元903年)引用在唐学问僧中蹈的报告而上奏天皇,以“大唐凋敝”,“海路多阻”为理由,建议停派遣唐使。宇多天皇接受了这建议,两国关系遂告中断。
四、宋元时期中日两国的交往。
公元960年宋王朝建立,公元979年太宗统一了中国。日本东大寺僧裔然于永观元年(公元983年)乘吴越陈仁爽、陈仁满的船到中国,受到宋太宗的接见。公元988年商然派弟子嘉因来宋,向宋帝献礼物。延久4年(公元1072年),成寻及其弟子7人搭宋商船入宋,到天台山国清寺巡拜,还受到宋神宗的接见。神宗委托成寻的弟子带给日本朝廷一封亲笔信和不少礼物,表示谋求睦邻友好的意愿。承历2年(公元1078年)日本政府遣答礼使僧仲回乘宋商孙忠的船只持复信回访,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平安末期逐渐走向正常化的日中关系,镰仓幕府继续予以推进。镰仓幕府积极与南宋贸易的主要原因是获取南宋的铜钱,因为那时日本自己不铸造铜钱,国内流通的主要货币是宋铜钱。
公元1260年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成为蒙古国王。公元1267年迁都燕京(后改称大都,即北京)。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元。公元1268年他命高丽使者持书赴日,书中表面上要求建交,实质是效令日本朝贡。京都朝廷几经研究,末予回答。公元1274年和公元1281年,忽必烈两次派兵征服日本,结果都应为台风而失败了。中日关系遂告中断。
五、明朝时期复杂的中日关系:倭寇与勘和贸易
倭寇主要由镰仓时代以来西部一些名主、庄官、地头为核心的纯海盗帮以及武装商人集团和游民等构成。他们在西部豪族的组织下,以对马、壹歧、北九州的松浦和濑户内海为据点,侵掠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方。从13世纪上半期至16世纪中期活动了300余年之久。
公元1369年(明洪武2年,正平23年)3月,倭寇与沿海海盗抢掠山东、江浙、广东,朱元璋派杨载带国书赴日交涉,要求征西将军怀良亲王镇压倭寇。怀良亲王非但不理,反拘杀明使,自此倭寇更猖獗,竟经山东南下,转掠浙江温(永嘉)、台(临海)、明(部县)诸州、及至福建沿海。时怀良亲王又暗助明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图谋“一举干掉明主”。公元1387年(明洪武20年,元中4年),宁波卫指挥林贤借日兵助胡惟庸谋反事件被揭露,明太祖遂绝日本贸易,严海禁,遣将剿御倭寇。
足利义满统一日本后,为满足日商恢复对明贸易要求和日本上层阶级对明代商品嗜爱,同时为利用对明贸易充实幕府财政,政治上借助明帝国的声势巩固将军地位,决心恢复对明邦交。于是下令九州探题取缔倭寇,并于应永8年(公元1401年)5月以博多商人肥宫及僧人祖阿为使臣赴南京,致书惠帝,表明恢复邦交意愿。应永11年 (明永乐2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允许日本以朝贡形式同明贸易,并为防止倭寇温水摸鱼,规定“勘合之制”,也就是所谓《永乐勘合贸易条约》。
以朝贡形式进行的勘合贸易对日方非常有利。明政府对此种贸易不只减免关税,且承担“日本国王”使节及其众多随员(实际是商人)在明期间全部食宿费用,发给衣服,免费供应他们归途一个月的海上旅程用粮。部分贸易品是以足利将军向明帝贡献方物、明帝回赠“颁赐物”的方式进行交易的,一般说来,回赠品的价值大大超过贡献方物的价值。
应永15年(公元1408年)义满死,其子义持继任将军后,立即改变对明的外交贸易政策,中断日明关系。此后倭寇劫掠明沿海的活动又继猖獗。正长元年(公元1428年)义持死,新任将军义教决心恢复日明邦交,永享4年(公元1432年)任命入日明僧龙室道渊为正使,携带国书赴明。次年(公元1433年)5月龙室到北京,向宣宗献方物和国书,在北京签订《宣德贸易条约》,以代替《永乐条约》条约规定10年一贡,贡船不超过3艘,人员不超过300,刀剑不超过3000。同时以宣德勘合代替永乐勘合,此后日明贸易正常进行。
六、明末清初,明朝两度出兵朝鲜打败丰臣秀吉,德川实行锁国策,中日两国官方交往中断。
天正18年(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作为军事封建领主魁首的丰臣秀吉不满足于对日本人民的统治,进而想迫使朝鲜、菲律宾、中国台湾、琉球前来朝贡,梦想统治中国大陆和朝鲜。天正18年(公元1590年)冬他致书朝鲜国王,公然宣称他要“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400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威逼朝鲜臣服,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丰臣秀吉的无理要求被朝鲜拒绝。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3月,他派宇喜多秀家为侵略军总头目,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派遣近16万陆军渡海作战,于釜山登陆,同时派遣九鬼嘉隆、藤堂高虎指挥的9000名水军袭击朝鲜沿海各地,日军的侵略遭到了朝鲜人民的顽强抵抗。应朝鲜政府之请,明朝派遣的援朝军自7月起陆续抵朝,投入战斗。但第一批5000援军7月间在进攻平壤之战中因副总兵祖承训轻敌失利,先锋史儒战死,承训败回。12月底,经略宋应昌和提督李如松所部第二批4万援军入朝,旋即于1593年1月初再次发动平壤战役,向盘踞这里的小西行长部队猛烈进攻,明军经一昼夜血战,收复平壤,继而解放开城。庆长2年(公元1597年)1月,丰臣秀吉复派兵14万登陆釜山北犯。8个月后到达京城附近。但不久被明将麻贵所部击败,退到南部沿海狭小地带,负由顽抗。次年秋,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开始撤退。11月,日本水军在半岛东南房梁海面上受到中朝联合水师的截击,损失极重,逃到岸上的也道毁灭性打击,死万余人。到年底以前,日本陆军陆续撤回日本。
德川幕府成立初期,为获得贸易利润,充实财力,准备消灭丰臣遗族及异己势力的内战,以树立全国统一的专制政权,继续采取织田、丰臣时期的开放政策,鼓励海外贸易。1615年发给赴日的广东、南京商船朱印状,予以贸易自由,并托明船带信给福建总督,向明朝提出讲和恢复勘合贸易的要求,以谋结束丰臣秀吉以来对中朝两国的敌对状态。明朝因倭寇及丰臣的侵扰,对日十分警惕,且国内形势不稳,厉行海禁,拒绝幕府要求。
后来,德川幕府为了禁绝天主教和巩固幕府的统治的安全,陆续颁布了一些闭关锁国的政策,日本与国外的交往逐渐中断。
七、鸦片战争与明治维新前后,中日关系的变化。
1868年4月,德川庆喜去水户“谨慎”(实为幽禁),幕府统治倒台。公元1870年9月公布了藩政改革纲要即《藩制》,随后政府又进行了官制改革、法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史称“明治维新”。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的国力日渐强盛。而此时的清政府由于腐败和外敌的入侵,国力日渐衰弱。在日本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使下级武士陷于困境,他们不满政府,纷起叛乱。日本政府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征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他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推行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政策。1871年6月,日派全权大使伊达宗城、随员柳原前光到天津,与清政府进行谈判,企图签订不平等条约,遭到拒绝后,签订了一个对等条约《中日修好条约》。在条约签订后,日本政府认为约文不妥,公开声明予以否定。第二年3月又派柳原前光来要求修改条约。特别是要取消第二条,并加入最惠国条项。结果遭到中国的拒绝。日本的计划失败了。
1871年11月30日,由琉球宫古岛民的两艘船组成的进贡船离开琉球[注19]那霸港驶向中国,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幸还,另一艘漂到台湾西南海岸高山族牡丹社的八遥湾。该船共有船员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陆。但登陆船员中,54名被高山族,12名逃出,在风山县受清政府官兵保护。1872年7月被清政府送回到那霸。
本来琉球的船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民误杀,这纯属中国与琉球之间的问题,但是日本决定乘机插手,准备借所谓属于日本的琉球人被杀而侵略台湾。日政府为防止欧美国家的干涉和清政府的抗议,在侵台前策划了一系列外交阴谋。首先是强改琉球国王为琉球藩王,叙列华族,其对外交际事务由日外务省处理;其次,以日政府同意继承琉美条约为条件,争取美国承认琉球是日本领土;第三,利用外务卿副岛种臣来华互换《中日修好条规》机会,试探清政府对台湾和朝鲜的态度。结果被清政府官员严词斥责,看讹诈不成,明治政府决定军事侵略台湾。1874年4月设立“台湾蕃地事务局”,任命大藏卿大隅重信为长官,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蕃地事务都督。5月7日西乡从道率兵3千6百人进犯台湾。5月22日日军在台湾登陆。6月1日,日军对牡丹社和高士佛社发动总攻,台湾人民以原始武器英勇抗击日军。清政府任命福州船政大臣沈藻侦,率大军渡海保卫台湾。本来,日本已渐感国力不支,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美、英、法三国公使的“调停”下,与日本和解,1874年10月31日达成协议,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使大久保利通签订中日《北京条约》。清政府屈从日本,承认“台湾‘生蕃’曾对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规定日军撤出台湾,赔偿日本银50万两。日本侵略中国领土台湾,中国反而予以赔偿,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875年日本强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1879年4月4日废琉球藩,改为冲绳县,完全吞并了琉球。并由此开始了日本对亚洲各国血腥侵略的历史!